【中国应急管理报】深刻把握时代特点 聚焦发展现实之需——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上)-尊龙凯时入口

【中国应急管理报】深刻把握时代特点 聚焦发展现实之需——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上)-尊龙凯时入口

1月30日开幕!教育部发布会聚焦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于2024年1月29-31日在上海共同举办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一,大会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

2024-01-26 浏览详情

【中国应急管理报】深刻把握时代特点 聚焦发展现实之需——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上)

发布时间:2022-11-23 15:46:38  作者:中国应急管理报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点击:

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团结奋进谱写新篇章。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部署,为新征程上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如何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如何贯彻落实、推动工作?近日,多位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就如何深入领会党中央对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作出的决策部署展开讨论。

把握历史方位

瞄准发展之需回应人民期盼

党的二十大报告宣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引领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认为,3万余字的报告,凝聚党心民心,把面临的形势分析得十分透彻,把握住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要求,为新征程上的应急管理工作明确了行动路径。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闪淳昌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

中南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王秉认为,根据国家安全工作全过程,以安全事件(包括突发事件)发生为界限,国家安全工作划分为安全事件发生前的常态国家安全工作和安全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的非常态国家安全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健全国家安全体系进行部署意义重大,有助于建设覆盖国家安全工作全过程的国家安全韧性体系,同时也强调了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须注重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有机统一、高度协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写照,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突破,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应急管理部组建以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工作得以进一步统筹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一次次抢险救灾、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等过程中充分彰显。”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福宝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是一个重大的高位部署,要认真领会并坚决贯彻执行。在统筹发展和安全进程中,应急管理工作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于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解决应急管理和安全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党委书记、华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卜昌森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体现了我们党对应急管理事业的高度重视,要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战略高度谋划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凸显了应急管理在维护公共安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教授马宝成说。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同时,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耦合、叠加、演化,相互交织,极易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风险综合体。”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钟开斌认为,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中统筹谋划和布局的,意义深远。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既体现了应急管理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作用,也明确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主要任务

针对现实之问 直面突出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项工作时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未来五年党的战略任务展开。

谋深虑远,方能行稳致远。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非常强,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在深入调查、广开言路、集智聚力基础上,凝练出新提法、新举措、新行动清单。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安全生产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事业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分析得更加全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阐释得更加具体。”孙建平认为,风险挑战无法避免,各类风险的传导性势必在将来变得更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是现实之需,是我们党高瞻远瞩的体现,以确定性的思维明确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方向十分必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认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这一新提法新要求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的安全风险总是复杂多样、耦合叠加的,这必然要求在风险治理过程中树立大安全大应急的理念与意识,切实改变单一部门处置单一风险的传统模式,切实在提升专业处置能力基础上,加强各相关部门或主体的系统联动与协同治理。

“在当今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下,突发事件复杂多样、连锁联动,形成灾害链和风险综合体,同时各种全域性大灾巨灾时有发生。”钟开斌认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是应对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的需要,是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协同高效”重要原则的具体举措,凸显了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思路。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中国矿业大学校长、教授宋学锋认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是站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出发点上,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

从事40多年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认为,近年来,事故灾难集中发生的领域、演变经过等在悄然发生变化,反映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安全问题的表象区别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关注更多、期待更高。

“早期我国面临的安全生产突出矛盾集中在矿山领域,而后危险化学品风险日益突出,近几年我们发现,事故往往发生在一些过去认为的非典型的行业领域,如平台经济等。依靠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来解决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愈发困难。”刘铁民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时作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部署,是直面当下风险形势、聚焦重点问题作出的战略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组建应急管理部,实质上在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中拉开了大安全大应急的序幕。”卜昌森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为持续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目标。

葛世荣同样指出,党中央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是对大安全大应急理念的有力探索实践,打破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等困局。而今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党中央对大安全大应急提出更高要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是顺应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应对新时代复杂风险挑战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指南。大安全大应急凸显中国智慧,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必将整合应急资源,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

坚持守正创新

强化思想观念 完善政策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谋划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在党的十九大部署基础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谋划,在思想理念、政策举措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弘扬优良传统,而且在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上下功夫,得出的结论、作出的部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的需要,与以往的理念和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周福宝介绍,在安全生产领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被长期坚持,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向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包括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等在内的公共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逐步向新领域延伸。如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就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要求,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这些重要指示都贯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也体现出该理论经得起实践检验,并不断被延伸运用、扩展创新。”周福宝说。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的丰富,为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和原则。”卜昌森表示。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孙建平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出要求,是对安全工作的更高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打好安全防范主动仗,确保我们的发展是具有本质安全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孙建平说。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是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充分体现。”马宝成认为,安全第一是安全发展理念的精髓,预防为主突出强调“防”的重要性,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这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明确了行动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内容进一步阐明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在联系。”闪淳昌认为,应急管理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全灾种、全过程的管理;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应急管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闪淳昌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内容既是对组建应急管理部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指明应急管理部门的改革应当沿着大安全大应急的方向继续深化;公共安全无处不在,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向事前预防转型。

上一条:【中国应急管理报】不断开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下)

下一条: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