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四大制度,五大体系全面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体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是心理素质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的第一级。学校从制度、人员、场地、课程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强有力保障,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专业化道路。在制度保障方面,2007年学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在专业人员岗位方面,满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职人员与学生比1:3000要求,并逐步配备了3名专职心理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选修课,并被确定为学校2008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成为学校第一个非教学系统的教改立项项目;在工作场地方面,学校克服办公用房紧张的矛盾,建立了个体心理咨询室和团体心理辅导室。
自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印发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骨干培训班的通知》、《关于举办心理委员培训班的通知》、《关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通知》、《关于开展“彩虹1 1-我们共同成长”爱心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的通知》等心理素质教育专项文件,扎扎实实,逐步逐级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二、四大制度强化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学院是心理素质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的第二级。辅导员是这一级的重要环节,他们既是日常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者、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实践者,还是心理危机的干预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者。为强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提高辅导员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能力。
1.畅通渠道,建立学院辅导员心理联系人制度
为有效指导学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了解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学校在每个学院辅导员中设立了一名辅导员心理联系人,由专职辅导员兼任,主要负责新生心理普查、日常心理排查、心理健康节活动的组织协调、心理委员的组织管理等工作。同时,还建立了联系人例会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在例会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向联系人通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个体咨询情况、发现的问题等;各辅导员心理联系人汇报本学院活动开展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学院辅导员心理联系人的设立,顺畅了学校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渠道,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水平,实行辅导员进心理咨询室制度
针对学校辅导员多是理工科专业出身,心理学知识与技巧相对薄弱等问题。学校将咨询实践和理论指导相结合,促进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咨询实践是指学校实施辅导员进心理咨询室制度,要求在岗的每一位辅导员每学期至少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期间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旁听观摩;在咨询活动结束后,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探讨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论指导主要是指外请心理咨询专家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技巧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每学期开展2-3次。通过这种咨询实践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
3.把握动态,坚持学生心理健康月报制度
根据《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日常考核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辅导员每月上报的《辅导员工作月报告》中,设有“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工作的情况”专题栏目,便于全面了解每月各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加强学习,坚持座谈研讨制度
在每两周举办的一次辅导员沙龙中,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围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讨论如何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委员骨干培养和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通过辅导员沙龙这一平台,不仅为全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沟通的机会,更能使广大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学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五大体系推进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全面深入
心理委员是心理素质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的第三级。他们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观察员”和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员”。在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这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1.建立学院心理委员组织机构,形成心理委员的组织管理体系
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一名班级学生干部,肩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员”、“观察员”和“信息员”的角色,对于他们的组织管理有别于其他学生干部。在班级心理委员的组织管理上,采取双重管理模式,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心理委员的培训、考核、日常活动的指导等方面工作;学院形成由上至下的心理委员日常管理,即学院辅导员心理联系人——辅导员助理——年级心理委员负责人——班级心理委员。院级心理委员组织体系的建立,顺畅了心理委员的管理渠道,使信息的上传下达更为及时、便捷、准确。在“团体辅导进班级”和心理委员的“三个一”即“一次班会、一次个人成长、一期宣传报纸”等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组织效果。
2.制定心理委员选拔标准,完善心理委员选拔体系
为提高班级心理委员的地位、确保其顺利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学校将班级心理委员列为班委会成员之一,纳入学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每年9月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在新生班级中开展选拔心理委员的活动,凡具备良好人际关系、关心他人、积极主动、敏锐灵活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均可当选班级心理委员。所有班级心理委员均由班级公开竞选产生,确保选拔出的心理委员有热情、有能力、有亲和力,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设心理委员培训体系,增强心理委员专业能力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使每位班级心理委员了解国家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形势和工作重点,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抓住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委员培训体系包括三方面,一是举办心理学基本知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心理委员专门编写了《自知•自助•互助——心理委员培训手册》,其中包括心理委员的定位、心理健康常识、心理测验、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技巧等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人手一册,由专业老师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开展团体活动培训。学校为心理委员开设团体辅导体验培训课程,内容包括班级向心力、人际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为其开展班级活动奠定基础;三是开设心理委员的个人成长培训。心理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因此学校为心理委员开设了个人成长专题活动,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小组(10-15人)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解决心理委员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委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建立心理委员激励体系,调动心理委员工作热情
为激发心理委员工作热情,保证心理委员队伍的质量,建立了以表彰先进为原则,以心理委员参加心理培训次数、组织班级活动次数和效果为参照标准的激励体系,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评选优秀心理委员的活动。对工作突出的心理委员授予“优秀心理委员”称号,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为其提供校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工作不合格的心理委员,学校会建议学院取消其作为心理委员的资格,选拔合适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以确保其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5.建立心理委员活动指导体系,提高班级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质量
为支持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确保活动效果,学校为心理委员活动提供指导。活动指导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由心理协会活动部负责,活动部成员配合心理委员深入到班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同时还为广大的心理委员提供个性方案的设计、指导等活动;第二是由专业教师负责,开设专门的团体活动指导,与心理委员共同设计班级主题活动,形成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