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宝,男,1966年2月出生,安徽安庆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989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5年博士毕业留校。化学工程系首任系主任,现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两次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次获得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和教学创新标兵;主讲的《有机化学》被评为学校首批优秀课程;积极倡导和组织研究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组织构建了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以及第二课堂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迎难而上,扬帆起航
1.王教授,今年正值矿大建校110周年,也是您来到矿大北京30年周年,您觉得这些年学校有哪些变化?矿大北京在本科教学方面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我自1989年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到今年在矿大北京整整学习、工作了三十年。矿大被誉为中国“最会流浪的大学”,14次搬迁,而我在矿大北京的这三十年用一个词来描述,也是“搬迁”(笑):搬家(宿舍)9次,搬实验室(办公室)8次。
刚入学的时候,我们是住在周围杂草丛生的北平房,实验室在篮球场南边的平房,当然,越搬迁条件越好,图书馆焕然一新,教学楼、综合楼、逸夫科研实验楼拔地而起,新增了沙河校区,拓展了办学空间。从我来的时候全校只有300多学生的研究生部,到现在的万人大学,我见证了矿大北京的发展和壮大,也领略了老一辈矿大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1989年考取北京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时的留影
矿大北京在本科教育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得益起步于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底蕴深厚,百年老校沉淀形成的“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好学力行”的学风。
根据第三方发布的各项排名,我校生源质量排名全国高校100位左右,2018年毕业生薪酬排名第66位,本科生应届升学率2017年排名全国高校第25位,就业率2016年排名全国第15位,2018年教师人均科研经费40.87万元,名列全国高校第34位,五年(2013-2017年)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36位。
这些排名充分说明我校师资水平、科研力量和创新能力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在这样一所大学学习,对同学们来讲是幸运的,我们的本科教学质量是值得同学们信任的。
回顾往昔,恩师难忘
2.从您的经历看,您在矿大北京一口气读完了硕士和博士,求学生涯一帆风顺。您能和我们分享在矿大北京对您影响比较大的老师的故事吗?
我的求学过程说顺利其实也不顺利(笑)。我考大学,考硕士,考博士都是一次成功,从这个角度看,是非常顺利的。但道路确实也是曲折的,高考没有进自己理想的大学,硕士毕业在北京找好了一家研究所,但临派遣时告诉我没有进京指标,“失业”半年后考取了博士。
1995年6月博士毕业时留影
非常幸运的是,在我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在矿大北京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老师就是我的两位研究生导师了。
我的硕士生导师郭梦熊教授,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引路人,而且在生活上对我非常照顾,同门师兄弟中,来自农村的我相对比较困难,郭老师在实验室就多次偷偷塞给我一百元钱(当时大学生刚毕业的月薪也才六十多元),说是给我的补助,其实,我知道这笔钱,其他师兄弟是没有的。导师给研究生统一发的补助是需要做账、签字。所以,郭老师给我的这笔钱,是拿工资资助我的。
2009年百年校庆时与导师郭梦熊教授的合照
我博士的指导老师是陈清如院士,他与郭梦熊教授合带。陈院士每次从徐州到北京出差,不顾旅途劳累,叫我去汇报论文研究进展,给予指导。毕业以后,陈老师还不忘指导我确定研究方向,并根据我的特长,教导我要扬长避短,在教学上多投入,一样能取得成就。
非常感谢两位恩师对我的栽培。
艰苦创业,桃李芬芳
3.王教授,您是化工系第一任系主任,筹建了化工专业,您当时对办好化工专业进行了哪些思考?采取了哪些措施?毕业生中有哪些杰出校友?
记得《亮剑》中李云龙和政委赵刚的一段对话:“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组建一个系道理也一样。我是化工系第一任系主任,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的性格和作风将会影响化工系的发展。当组织上把筹建化工系的重担交给年仅32岁的我的时候,我如履薄冰,一直在思考如何打造化工系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提出了:高起点办好我们的化工专业的目标。
首先,以身作则,带出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这些年涌现出:校“教育先锋”教书育人标兵解强教授(第二任系主任);首届全国煤炭高校教学名师,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的“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张香兰教授;校首届优秀本科生导师王栋民教授;取得优异成绩的北京市化学实验竞赛主教练杨巧文教授;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曹俊雅副教授;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的张军副教授等一批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
其次,下功夫抓好前几届毕业生的质量。前几届学生带好了,后来的同学自然也就有了目标和榜样。所以,化工专业前三届的同学我接触的比较多,基本上都认识,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来自哪个地方,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我时常对学生们说:不失败的跳高冠军是不完美的,面对新的高度,那时他征服的只有他自己。
第三,将优势的学科与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创新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就是强调了实践。化工系是全校最早大规模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专业之一,当时一批学有余力的学生找到我,渴望走进科研实验室,时任系主任的我,根据同学们的兴趣推荐他们进了有关老师的科研团队,经过努力,不少同学发表了论文,申请了专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项教学改革的成果2008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学校实现了创新训练计划的全覆盖,对同学们来讲是个好事,但效果如何,取决于同学们的主动性。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样的机会。
2016年带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化工原理竞赛与获奖学生
今年是化工专业创办二十周年,很欣慰,在后继者解强主任、雷泽主任的带领下,在化工系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是北京地区唯一的一所连续八年晋级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的高校,涌现出一批像2015届学八楼603宿舍的6位化工类专业的女生全部被保送研究生的典型事迹,在考研升学率、就业率等方面保持了较高水平。
目前,化工类专业已经毕业了十六届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总体来讲,发展的都比较好,大部分同学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不少同学走上了领导管理岗位,也有同学自主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我院化工系副主任曹俊雅(本科1999级),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在来(本科2000级);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伟(本科2002级);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闵杰(本科2004级,硕士2008级);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宋涛文高级工程师(本科2004级,硕士2008级)等一批杰出校友。
奋发图强,切莫迷茫
4.王教授,我们有部分同学当年高考的目标是清北,结果一不小心考到了矿大(笑)。您刚才也谈到自己高考发挥的不理想,当时您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您那时研究生的录取比例非常低,你在普通院校又是怎样确定了考研的目标?
我不是圣人,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也曾唉声叹气(笑)。巨大的压力使得我高考前夜一夜无眠,影响了发挥,与提前签约的上海某重点大学失之交臂。
进入大学以后,由于高考失意,最初也想混日子:练练书法、写写“歪诗”,想另辟捷径博取“功名”,我不知道现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是不是和我当年有一样的想法?(笑)。所幸,人生有几位诤友,高中考取南京邮电大学的苏同学知道我的情况后,给我来了一封信,毫不留情地一顿痛斥,指责我的堕落,规劝我在大学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不要哗众取宠,旁门左道地获取功名。一语道破梦中人,于是我开始认真学习,大三的时候确定了考研的目标。非常幸运,我成为全校六位考取研究生中的一个。
一路走出来才使我明白:本科学校固然重要,但你完全可以把她作为向上进步的起点。在第一个问答里,我已经论证了矿大北京是一所有实力的学校,我校保送研究生的比例大约在15%,每年都有相当多的优秀学子保送或者考取了清华、北大、中科院。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优秀,在矿大,只要努力,四年后完全能够证明自己。
我举两个学长从矿大北京到清华的例子: 保送清华大学直博的霍文龙(本科2010级矿加专业),五年来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19篇sci论文,申请11项发明专利,2017年获得清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本硕博都在矿大北京读的赵计辉(本科2005级材料专业,硕士、博士导师为王栋民教授),2017年,在1700名博士后中脱颖而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现在为中山大学副教授。同学们看,从矿大北京到清华也就一站地,只要你努力,本硕博,什么时候出发去清华都不晚(笑)。
潜心教学,荣获表彰
5. 您是北京市教学名师,就读的本科院校是师范大学,是学校首届十位“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当一名教师是不是您从小树立的理想?听您的课非常有趣,而那些缺勤的人难逃您的法眼,您教书有什么秘诀吗?
我本科就读的是安庆师范大学,是一所教风、学风都很好的百年老校。但很坦率地说,我考研的动力之一就是想考出来,以后不教书(笑)。
人生很多事情或者道路并不是你所能选择的,所以,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修正主义”者,当你面临的任务或者工作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时,这就需要坦然面对,修正自己的期望值,干一行爱一行。博士毕业的时候导师希望我留校,继续完成当时我校第一个“863”课题,于是我就留校了。1998年我校恢复本科招生,自然而然地又干起了老本行。
在我获得的众多荣誉中,同学们评选的“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最令我珍惜的,也时常鞭策着我更加精益求精地教好书,育好人。
我来自教师之家,当了二十多年中学校长的大哥经常告诫我:备课不仅要备大纲、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们的状况(前期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等),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书教好,把学生培养好。
所以,我接到教学任务时,会与辅导员交流,掌握这些班级的一些信息,拿到所教班级同学的上几学期的成绩单,分析他们的成绩分布,特别留意“关照”几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在考勤抽点的时候,他们是被特殊关照的,我通过分析他们的出勤情况、上课坐的位置,判断他们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与他们的导师交流,挽救一个是一个吧(笑)。所以,一学期下来,成绩好的学生没记住几个,但几个成绩不佳的我倒是记得很牢(笑)。
2011年当选北京市教学名师接受表彰
作为有机化学主讲教师,我很熟悉高中有机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课后习题都完整地做了一遍,了解高考对有机化学要求的深度,这样再讲授大学有机化学衔接的就比较好。另外,我系统地阅读了很多与有机相关的专业书,比如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香精香料工艺学等等,并把这些实用型的有机化学物结合在讲授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有机化学讲授的趣味性,也为同学们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既然以教师为职业,那就要争取做最好的老师。
良师益友 ,语重心长
6.在微信有机化学答疑群里,无论提问的学生是不是您所教的班级,您的回答可以说用“秒回”来形容,说明您是一位很负责的老师。您对同学的学习有什么好的建议?
很遗憾,答疑群也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才热闹一阵子(笑)。其实我们几位老师建立答疑群的目的,更愿意在平时发挥作用,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如果考前群里静悄悄,说明问题都在平时解决了,那才是发挥了真正的作用。当然了,很多同学准备考试都是靠最后突击,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效果也不会明显。
学好一门课程,一定要抓好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这几个环节。预习时看不懂的,上课对这个知识点要认真听讲,还不懂的,及时找老师答疑,做作业前最好先看书,复习一下上课的内容,这样做起作业来也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抄作业的现象非常不好,不但欺骗了老师,更是欺骗了自己,一到考试,马上就露馅了。
为同学们进行《有机化学》答疑
能考到我们学校来,都是在各省市高考排名前5~10%的好学生,学好大学里的课程,理应没有问题。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我了解到大多数是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还有一部分同学是由于经历高考的艰辛,迷信部分中学老师灌输的“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的麻痹思想,考上大学想先歇一歇,结果一放松成绩就下来了。
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说明白一点,绝大部分同学是要靠掌握的专业知识求得职业。化学、化工过程,很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高温高压设备,专业学不好,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所以说,专业知识不牢,地动山摇,一点也不为过。
谆谆教诲,莫把亲伤
7.王教授,您还讲到对于补考的同学您从不歧视,请问您是怎么看待大学挂科的影响呢?您对他们有什么期望?
年轻人总有走弯路的时候,对于补考的同学,我是不歧视,但是非常痛心。即使补考通过的,记入档案的成绩册中也有标记,对同学们以后的就业、职务晋升都会有影响。年轻人应该朝气蓬勃,但几门考试不过,会严重打击自信心,不少同学就这样精神颓废了,甚至不及格学分超过退学标准而退学。
有过挂科的同学,千万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我见过浪子回头的同学,通过亡羊补牢,认真吸取教训,后来考取了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做出了一番成就。
大学入学的时候,同学们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四年下来,有的同学由于成绩优秀,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一半以上的同学读研究生继续深造,但也有少数的同学留级、降级,甚至被迫退学。每届都有10%左右的毕业班学生不能按期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可见,学与不学,四年下来,差距是很明显的。
王老师提醒同学们:大学挂了科,亲人两行泪(笑)。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这样才能不负大学美好时光。
明确目标,再铸辉煌
8.王教授,通过本次采访能感觉到您对矿大北京满满地深情。您当了十年的教学院长,是我校任职时间最长的教学院长,最后请您对同学们提点希望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同学们入学以后,首先树立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然后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只要不畏艰难险阻,这个奋斗的过程一定是精彩的,值得你们终生回忆,也无悔于青春年华。
百年矿大,薪火相传。今天你们以矿大为荣,明天矿大将以你们为荣。我相信,在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矿大北京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