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意未尽,秋意渐起的时节,学校里都会有一群特殊的人格外忙碌,他们或辗转周旋于各个学院,或埋头于填写各类申请表格,或忙于准备某场至关重要的面试……转专业,就是这些同学为之奔忙的事情。
“记得参加转专业面试前的十几分钟,自己真的超级紧张,心里不断默念,让这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面试通过……”方洲如今还时不时回想起的自己转专业面试前的心理状态。如今的她已经如愿以偿,转到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就读。“从小就在电影里看到转班生、转校生,自己也终于体验了一次,像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感觉很新奇。”转到了一个自己陌生又憧憬的新环境,方洲对自己接下来在新专业的全新旅程充满信心。
相信所有经历过转专业的同学都有这种感受,无论是最终有没有成功,但至少当初在转专业申请表上填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一定是郑重而又虔诚的,在踏入面试教室的那一刻一定是忐忑而又紧张的。专业没有好或不好,只有适合或不适合,转专业的决定,就像是给了自己一个第二次填报志愿的机会,或是弥补自己高考的缺憾,或是重圆自己由来已久的梦想,或是给自己的未来再添一种可能。
关于原因
“为什么决定转专业”
蒙显泽入校时的专业为矿物加工,今年他跨院转到了资源学院的采矿工程专业。在采访时他透露,自己转专业的原因很明确,那就是将来想回家乡工作,而采矿工程更符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我家乡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亲人里就有煤矿工作者,从小就耳濡目染。而且我比较恋家,今后不想在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工作,想在家乡找一份工作方便照顾父母。”蒙显泽这样解释自己转专业的原因。
同是矿物加工专业的从文森转专业的原因与之不同。“从事财会类工作是我的梦想,我的高考第一个志愿学校与专业都是财经类。”通过大一学年努力学习刷绩点,如今他已如愿转到管理学院的会计系。“转专业后之前的同学见到我会开玩笑地喊我‘从会计’,的确,管院与化环学院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男女比例上都完全不同了,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活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从文森笑着说道。他坦言:“通过一年的学习逐渐发现需要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工科专业并不适合我,而我是慢热型的人,更适合会计这样踏实确切、对实验要求不高的专业。”
现在看来,为了弥补当初录取志愿时遗留下的遗憾,转专业的确是一个有效途径。王琛大一被录取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在已经转到了机电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我从小对车辆非常感兴趣,最理想的专业是车辆工程,然而矿大本科专业并没有设置这个,只好转到了与之相近的机械工程。”除了兴趣使然,王琛表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资源勘查工程是地质工程的一个分支,刚开始需要背诵的概念有点多,学习兴趣自然就没那么浓厚,毕竟带着兴趣学习一门专业效率会更高。”带着这个强烈的念头,王琛在大一学年一直把成绩保持在专业前几,时刻关注学院转专业信息,并在课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准备面试问题。这一切终于在确定转成功的那一刻得到了回报。
关于挑战
“这是与未来的一场博弈”
与跨学院转专业不同,机电学院的李博洋选择了院内转。“当时报志愿时就是冲着电气专业来的,分数原因被录到了测控,大一学年我都在为转专业准备。”据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机电学院录取成绩较高的专业,当前就业形势也比较乐观。因此成为了不少工科同学转专业的热门之选,然而该专业热门的背后也有不小的课程压力。“虽然并没有跨院转,但这两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却不尽相同,有不少课程都需要重修补考。比如说《c语言高级程序设计》和相应的上机实践都需要重修学分,还有电气专业特有的也是最难的《电路原理》这门课,对于我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只能自己课下多请教电气专业的同学,尽快赶上当前进度,尽可能不影响当前课程学习。”
同是机电学院的艾浩威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到了理学院的数学系。众所周知,数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工科的学生,他们在大一要学习比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更高层次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以及空间解析几何。这对于转进数学系、没有这些课程基础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艾浩威说:“其实了解过后不难发现数学专业与我大一就读的计算机专业很相似,都是对逻辑推理、数理证明的要求比较高。数分和高代自己有一定的基础只需要在假期加强一下,但空间解析几何就需要花费时间补课了。”艾浩威把数学作为本科专业是希望为将来研究生读金融专业打下基础,这次的转专业无疑让他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梦想所向,兴趣使然,即使是充满阻碍与挑战的转专业的道路在这一决定面前都变得不再漆黑,路的尽头,兴许就是自己看得见的蜀光。
“这是自己与未来的一场博弈。”李博洋如是说。
关于放弃
“转专业的机会仅此一次”
或许上帝是公平的,人们注定在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要失去些什么,古语所谓“舍得”的智慧,在这次转专业的同学们身上亦有体现。
谈到为了转专业放弃了什么,王琛说:“不能申请国家奖学金算是我放弃的最主要的东西吧,但因为某些学分无法对接的原因,我与国奖失之交臂。”在谈起这个问题时,王琛很坦然地告诉我们:“其实奖学金还是次要的,起码对于专业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国奖丢了还能再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仅此一次,不容错失。”除了错失国奖,王琛还提到转到新学院后,与原来的同学分开也令人十分遗憾,“毕竟大家在原来的班级做了一年的同学,乍一分开还真是留恋,再加上目前与新班级的同学不太熟悉,难免会有一些孤独感。”
相比之下,原先在化环学院的从文森就幸运得多。“在转专业之前我了解到我们学院将对所有转外院的同学取消评优资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过后从文森依旧坚持转专业的决定。幸运的是这仿佛是上天对他的考验,事实证明他依旧可以在原学院参加评优,“经历这个小考验后感觉自己转专业的目的更明晰了,在考虑了众多利害得失之后感觉自己也成长了许多。”
据转专业同学反映,各学院之间学分认定方面相当复杂,有些课程之间可以互抵学分,有些是几门课程的学分折算成新专业一门课的学分,而新旧专业有时因课程难度或评分标准不同,带来的影响则是新同学在今后参加评优时成绩评判体系不一致。就如从文森所说,其实并不存在所谓多学或白修的课。“任何一门学到的知识都可能在将来某个地方用得到,任何一段经历都是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
要下转专业的决心并不容易,转向新的专业,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在原专业上的发展,人生没有预演,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未来哪个专业的走向会更好,没有人能够断言。只不过在得与失之间抉择的那一刻,转专业的同学们从容笃定地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放弃某些东西的那些个瞬间或许也是他们收获成长的那一刻。
关于收获
“没辜负梦想,未来有了无限可能”
“最大的收获大概是觉得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更明朗了。”李博洋在谈到转专业后的收获及感受时说,“电气专业一直是自己的兴趣所向,而且就业面比较广,应该很少存在失业现象。”同时李博洋表示自己也不会丢下之前专业的学习,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测控专业课程,两个专业相辅相成,并驾齐驱,也算是给将来的自己增添一份筹码。
王琛在谈及转专业的收获时很耿直:“想到今后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学习、研究、工作,仿佛有一种如鱼得水的自在感,可以任由自己在喜欢的领域发挥和创造了,感觉很畅快。”
转专业,把它称之为关乎未来人生方向的转折点也好,或者说它是给自己的兴趣或梦想开启的一扇大门也罢。总之它对于那些经历过的人的影响一定是非同小可的。在那些权衡得与失的交叉路口,他们再一次清晰明了地审视了自己的心,因此今后在那些咬着牙快要说放弃的时刻,他们一定更会有坚持着走下去的勇气和力量。